当父亲成为“小说家”四年前,邻居老李突然在朋友圈连载起小说。这个每天穿着工装裤修水管的男人,突然用《爸爸的宝贝小说全文》作为标题,开始记录女儿确诊自闭症后的点滴。最初我们都以为这是某个网页链接的转发,直到看见他粗糙的手机截图里,那些带着错别字的真实对话。 键盘上的老茧老李的写作工具是把按键磨得发亮的二手笔记本电脑。每晚十点,等女儿睡着后,他就蹲在厨房餐桌上敲字。有次我去借扳手,发现他正对着屏幕抹眼泪——文档里写着:“今天妞妞第一次自己系鞋带,虽然花了四十分钟,但她说'爸爸看'的时候,我比当年拿焊工证还骄傲。”
从日记到“全民催更”谁也没料到,这些朴实的文字会引发连锁反应。某天社区公众号转载了其中一章,24小时内阅读量突破10万。评论区挤满年轻父母:“原来不是只有我在深夜崩溃”“看着文字听见了自己孩子的声音”。老李的《爸爸的宝贝小说全文》突然被出版社盯上,编辑开着奔驰来修车厂找他签合同。 藏在细节里的父爱密码翻开实体书会发现诸多巧思:章节数对应女儿年龄,封面烫金图案是孩子涂鸦的扫描件,甚至书脊厚度刚好是女儿手掌宽度。这些设计让读者捧着书时,仿佛触摸到真实的父爱温度。
比版税更珍贵的礼物新书发布会上,老李把第一本样书塞进女儿书包。这个很少直视镜头的女孩突然开口:“爸爸的字,暖。”现场瞬间安静,接着响起了长达三分钟的掌声。此刻我们才明白,《爸爸的宝贝小说全文》从来不是文学创作,而是父亲写给时光的情书。 数据来源: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