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事里的星星与狐狸写完作文《推荐一本好书》的那个下午,我捧着泛黄的《小王子》窝在飘窗前。阳光刚好洒在狐狸请求被驯养的那页,“你下午四点来,我三点就开始期待”这句话突然就跳进心里。或许这就是好书的神奇,十年前爷爷教我读时只觉得是童话故事,今年准备高考重读,才尝出苦涩又温热的成长滋味。 两个版本的书页对话在图书馆对比了中法双语版才发现有趣现象:玫瑰说“快给我浇点水”时,原版用的是命令式动词变位,中文翻译用感叹号保留了这份娇蛮。译者创造的“猴面包树”意象更是在不同文化土壤里生根——法语直译应为“巴奥巴布树”,但中文里的陌生感反而强化了荒诞感。当班主任把这篇作文贴在优秀范文栏时,有位同学留言:“原来经典文学需要跨语境发酵”。
玫瑰刺痛教我的事上周帮表妹改同题作文时,她把推荐书目换成了《解忧杂货店》。看着她写浪矢爷爷的回信改变人生轨迹那段,突然明白:真正的好书都是温柔的时光交换机。《小王子》让五年级的我学会用彩铅画戴着围巾的金发男孩,现在的我却能从b612星球的日落里读出存在主义的气息。就像书里说的:“所有大人最初都是孩子”,而每本经典书籍都守护着这份天真。
飞行员的最后信笺去年参观法国里昂的作家纪念馆时,在玻璃柜里看见1944年圣埃克苏佩里出征前的便签:“如果我的飞机坠落,请记住我教小王子看过的四十四次日落”。展馆空调开得很足,但我握着作文本的手心突然发烫。或许好书就是这样的存在——当我们用笔尖触碰它的瞬间,就与千万个时空的灵魂产生了共振。 参考文献:圣埃克苏佩里基金会2022年度报告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翻译研究(2019) |